为深化产教融合改革,推动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精准对接,5月13日,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环境工程系《环境影响评价》课程团队涂宁宇老师等带领环境(创新)22-5班的学生走进茂名天保再生资源发展有限公司,双方再次围绕全球环境基金“中国再生铝、铅、锌、锂行业绿色生产与可持续发展项目”之报废机动车回收行业溴系阻燃剂减排示范活动为契机,这是该校继《环保设备设计与应用》《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等课程后,在再生资源领域构建 "产业课堂" 的又一创新实践。
产教融合:从课堂到车间,让环保技术“看得见摸得着”
茂名天保再生资源发展有限公司作为粤西地区大型国有再生资源企业,长期深耕于再生资源回收处理领域,其环保治理技术在行业内颇具示范价值。“再生资源行业致力于‘变废为宝’,但拆解过程中废水、废气、危废等污染源的精准识别与有效管控,聚焦报废机动车中含BFRs及危险废物的特殊属性,其在拆解处理厂内的物料流转路径与现行管控模式,始终是行业技术攻关的重点。深化校企合作,既能助力企业实现技术迭代升级,也能为行业发展持续输送专业人才。


在企业导师的引导下,学生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实地学习。在拆解车间,工人正高效拆解、分拣废旧家电零部件;在原料堆存区,各类废旧物质整齐存放;危废暂存间外,标准化标识清晰醒目。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环境工程系主任涂宁宇表示,传统《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多以理论讲解为主,而此次产教融合实践课让学生走进真实生产场景,通过现场识别污染源、评估环保措施实际效能,实现了从理论知识学习到实践应用能力转化的重要跨越。


产教融合:一场双向奔赴的“绿色革命”
此次产教融合实践课是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环境工程系深化新工科建设的创新探索。作为环境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环境影响评价》集实践性、应用性与综合性于一体。将环评课堂搬进企业车间,是环评课程组 “真题真做” 人才培养理念的重要突破。通过让学生直面产业一线真实环境问题,与企业导师协同开展问题分析与技术攻关,有效构建起 “学用结合、产教协同” 的育人机制,为培养适应绿色转型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开辟新路径。
茂名天保再生资源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对此次产教融合实践给予高度评价:“高校师生为企业环保管理带来诸多新思路。比如风险源识别组学生在危废暂存间巡检时,及时发现部分照明设备故障问题,目前该事项已被列入企业设施维护整改清单。” 他表示,这种教学相长的合作模式,使企业切实获得来自高校的智力支持,“未来我们期待与高校深化产学研合作,共同攻关再生资源行业低碳技术难题。”企业导师陈刚在课程总结时寄语学生,希望同学们走出校园‘小课堂’,拥抱产业‘大社会’,在真实工作场景中锤炼专业本领。
据悉,环境工程系已与多家企业建立产教融合基地,并计划将“企业课堂”纳入必修环节。让产业现场成为活教材,企业导师与高校师生同频共振,产教融合正为环保人才培养打开新的可能。
茂名天保再生资源发展有限公司
2025年5月14日 |